林美琴的讀寫人生

Facebook 名片貼

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

專訪閱讀推廣專家林美琴|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處:2016-01-07  經典繪本       


/李貝(家庭關係研究院成員)

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說:“一把相同的種子撒到地裡,有的得到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,有的既乾旱又曬不著太陽,最後差異當然很大。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。”閱讀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我想說,閱讀固然重要,但正確閱讀更重要。

如今,親子閱讀是一個很熱的話題,這股暖風已吹向很多家庭。但在“熱”的同時,我們是否應放慢腳步,進行一些“冷”思考,審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。在閱讀的道路上,我們不妨多問自己幾個問題:我們真得讀懂繪本了嗎?其在親子閱讀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親子閱讀在推行中存在哪些誤區?如何才能發揮親子閱讀的最大價值?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姿勢來擁抱親子閱讀?

近日,臺灣著名兒童閱讀推廣專家林美琴老師做客大V店,“經典繪本”記者對其進行了深入採訪,讓她來為大家解開心頭的疑問。


重新發現繪本

說到親子閱讀,就不能不提繪本。繪本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書,為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。但仍有很多人對繪本還停留在“小人書”的認識層面,甚至有人認為繪本是給不識字的人看的。其實每一本小小的繪本,都是一個大大的世界,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寶藏。那麼,繪本在親子閱讀中有著怎樣的作用?林美琴老師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:


1、圖畫生動,滿足了孩子在幼兒階段的閱讀需求。

教育心理學家認為,不同年齡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有所差異的,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比較喜歡色彩鮮豔、形象逼真的圖畫書,而繪本中有大量生動有趣的圖形,這一獨特的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。風趣生動的畫面不僅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,還能幫助孩子理解故事,降低閱讀難度,提高閱讀興趣,從而將幼兒帶入快樂的閱讀之旅。

2、主題豐富,涵蓋了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能遇到的所有問題。

如《小熊寶寶繪本》系列就涵蓋了嬰幼兒生活從吃飯、睡覺、洗澡、上廁所、刷牙、穿衣、問好到交友等各個方面。繪本通過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把你帶入你熟悉或不熟悉、喜歡或不喜歡的領域,並透過繪本創作者的眼和心,擴展你的視野,將你引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
3、層層推進,是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建立的重要鋪墊。

孩子首先被圖形吸引,通過對圖形的理解,逐步由圖形聯想到文字,進入指物認字的階段,然後再逐步鍛煉從字到詞、句再到段的語言能力,進而步入自主閱讀的階段。這是一個由易到難、由淺入深的過程。

4、寓意深刻,圖像背後是深刻內涵的凝縮

林老師舉了一個例子,蘋果在繪本中可能不只是蘋果的表像描述,而是作為傳遞某種意義的媒介:如果蘋果放在醫生或牛頓旁邊,那就不只是蘋果,而且成了健康或地心引力的象徵。閱讀繪本時,不應只將眼光停留在故事表面,而要讓自己的情緒融入其中,感受繪本獨特的魅力和思想。
 


親子閱讀有哪些誤區

早期親子閱讀對孩子的成長益處頗多,但林美琴老師表示,在親子閱讀推行的過程中,仍存在一些誤區。

1、早讀不是提前讀。

早讀在幼兒成長階段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但很多家長誤讀了早讀的意思,認為早讀就是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提前讀很多東西,提前認識很多文字,提前接受很多道理。筆者觀察到,一些家長讓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,可謂用心良苦,但卻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,抽象枯燥的知識是否會扼殺掉孩子的學習興趣,過早的智力開發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壓力和負擔。

2、共讀不是陪讀。

共讀不是陪讀,而是要家長跟著孩子一起讀,在這個場景中,家長不要把自己當成老師,費力教導孩子,而應引領孩子從“學會閱讀”到“從閱讀中學習”。不然,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天課,回家還要繼續上父母的閱讀課,會毫無興趣,甚至會把閱讀變成了一種負擔。有的家長像是給孩子上課一樣,通過給孩子讀繪本,不停地提問,不停地審問孩子學到了什麼。此時,繪本變成了教化的工具,承載了家長更多的期待,反而影響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。

3、多未必就好。

家長都非常在意孩子掌握知識的多少,所以拼命給孩子“喂”很多東西,也不管孩子能否消化。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炫耀,我的孩子才三歲,可是他已經能認識多少個字、背多少首詩了。林美琴老師認為,識字不代表會閱讀。如果識字多,但他沒有能力將內容串聯起來,理解其中含義,或是只是讀懂情節,卻沒有內化成自己的認識,都沒有達到閱讀的效果。而且家長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在幼兒時期對孩子想像力、敏銳感受力的培養,而一旦錯過最佳培養時機,將追悔莫及。因此,父母不應操之過急,而是要打好孩子的底蘊和基礎,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、習慣及能力。


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

吉姆·崔利斯的《朗讀手冊》上有這樣一段話:“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,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。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,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。”給孩子讀書,營造溫馨讀書的家庭環境,將非常有利於引導孩子讀書。但如何才能發揮親子閱讀的最大價值,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?林美琴老師給了父母如下建議:

1、時刻學習,保持耐心。

父母也需時刻學習,時刻更新自己的理念及知識。另外,和孩子共讀時,即使遇到挫折,即使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持續,父母也要耐心,並平靜思考如下問題:如何根據孩子的性情因勢利導,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,選擇的繪本是否。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軒曾說道:“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,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,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。”選好人生的第一本書非常重要。所以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去選擇適合的繪本,並持續耐心地觀察孩子、引導孩子。

2、不要把繪本當成教化的工具。

林美琴老師認為,很多人長大之所以不再喜歡閱讀,是因為常常把閱讀跟考試連在一起,往往涉及一些不愉快的經驗。因此大人和孩子共讀時,不要再把這樣的陰影強加到孩子身上,不要隨時提問,不要懷著檢驗結果的心態講大道理,讓閱讀變得嚴肅、沉重。那樣的話,孩子還敢和你閱讀,還願意閱讀嗎?

閱讀應當是愉快的經驗,孩子應該是一想到閱讀就自然想到媽媽溫暖的懷抱。怎樣通過繪本去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,讓孩子非常自然地認為閱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家長需要努力的方向。閱讀概念的建立、閱讀習慣的形成,閱讀能力的強化,會影響孩子的一生,有了這樣堅實的配備,才能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

3、與孩子互動起來。

黃乃毓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“一樣米養百樣人,一個故事引發千種感想,一本童書則引發萬種表情。”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,會提出很多問題,在親子閱讀活動中,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,一起分享書中的樂趣,這樣才能調動起孩子的參與熱情,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。

筆者觀察到,一些父母認為閱讀是孩子的事,等到孩子自己認字時才可以讀書。其實,兒童早期閱讀,特別是親子共讀的模式,不僅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,還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。一家人一起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,讓讀書變成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、好玩的事情,讓閱讀變得沒有那麼嚴肅,讓閱讀變為家庭的一種日常活動,孩子會漸漸明白閱讀是和開心連在一起的,是和爸爸媽媽的感情聯繫在一起的。

4、孩子才是繪本閱讀的主角。

在讀繪本的時候,孩子才是主人,孩子慣性思維尚未建立,繪本裡所有細節對孩子來說都是大大的驚喜和發現。家長應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繪本的神秘世界 ,而不是扮演一個無所不知的大人形象,什麼都告訴孩子,這樣孩子主動探索的機會會減少,思維發展也會受限。

此外,家長還應與孩子一起讀、一起學、一起成長。經常鼓勵孩子,比如說:“你竟然知道啊,媽媽都沒發現啊!”,類似鼓勵的話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也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去分享和交流。在這樣愉快的閱讀空間裡,孩子會在繪本閱讀中有更多、更豐富的發現。而大人也可以通過繪本學到更多、得到更多, 甚至更加瞭解你的孩子。

林美琴老師舉了一個她孩子的例子:“當時我的孩子才三歲,一天看繪本時,有一頁畫面是小朋友在後臺準備上臺表演,上面的問題是:後臺的小朋友是什麼樣的心情?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回答很緊張,而我孩子眼睛睜得大大地說:‘好期待’!當孩子後來決定要考音樂系時,我考慮要不要認同孩子的選擇,可是腦子突然冒出來小時候三歲給孩子讀繪本,孩子說好期待的畫面。於是我相信孩子適合走這條路。”你會發現,和孩子的親密關係,對孩子進一步的瞭解,從小時候跟孩子共讀繪本的時候就已經悄然建立起來。


結語

筆者一直堅持一個觀點:繪本的力量,遠遠大於所謂的說教和口號。小繪本有大格局,小繪本是一個大世界,這座寶藏還等待我們進一步去發現和挖掘。愛繪本、愛閱讀、正確閱讀,孩子必定會以更加堅實的腳步邁向未來。
 

最後以林老師作品《繪本有什麼了不起?》中的話結束本文:“繪本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,同樣,孩子也不像大人想像的那般膚淺。這樣的繪本閱讀理念並非是讓成人以知識、經驗淩駕于孩子之上,而是引領孩子自己去發現,以敏銳的觀察、細膩的感受與豐富的想像力,發現閱讀過程中的種種驚奇與美好。”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