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美琴的讀寫人生

Facebook 名片貼

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--让孩子把图像写出来 台湾阅读培训师林美琴说绘本教育

 

新闻 早报副刊 2007-04-23
● 林弘谕(文)
李白娟(摄影)
“让阅读与心灵美丽相遇……”,访问来自台湾的读书会与阅读培训师林美琴时,她递给我的名片上,有这么一句话。
  前天,林美琴配合本地世界书香日,举办一场有关儿童绘本的解读、赏析与教学的讲座,对象是教师,一些家长也参与,了解如何教导孩子阅读绘本。
  本地引进绘本已多年,不过跟绘本在世界儿童读物市场的主流地位相比,本地对绘本的认可程度仍是非常低。
教师和家长给同学和孩子讲故事,如果拿到的是一本有图无文的故事书,是否感到“哑口无言”?又或是,你手握着书本,是否照本宣科逐字逐句地把故事念完,以为这就是给孩子讲故事。
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受教育,在这个过程中,大环境强大的姿态迫使学生学习学校(家长)所要求的一切;而在绘本世界里,这一切恰好相反,成人世界后退了一步,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世界里,自己去摸索、发展。
  林美琴两三年前开始受邀到本地推广读书会,也协助教育部统筹与推动本地华文教育的发展,经常举办讲座,培训华文教师。
以图像带动听说读写
  林美琴说:“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,我发现教育部希望通过华文教育,培养对华文有兴趣的阅读者。通常,我们在培训时,是提升华文能力,但是这里的目的却是要学生在毕业后,持续对华文有兴趣,这给我很大的震撼。这表示我们的孩子对华文是没有兴趣的!所以,我们应该想出什么方法,能让孩子对华文有另外一种崭新的看法,以引发他们对华文的兴趣。”因此,这回她受邀来新,是希望通过绘本教育,推动学生对华文的兴趣,也提升本地老师的教学方式。
林美琴对儿童绘本有多年研究经验,她说:“绘本带来的其实是一种阅读理念的革命。现在的孩子处在一个影像时代,以孩子熟悉的图像来带动华文的听说读写是很可行的。现在有很好的绘本,是全世界一种新的阅读材料的主流,这里的绘本多属文字书的插图,其实绘本有很丰富的和象征性的内涵。
  “绘本是图画书,是具备图像语言的,它的线条、造型、颜色、构图等,充满着意象,孩子抓住后,就能把阅读从表象转化成一种心理的活动,再解读较为抽象的文字符码。孩子如果无法从阅读中取得共鸣,他是无法喜欢阅读的!”
读绘本到画绘本
  现代绘本更为精致,尤其是英文绘本,因此看到质感较差的华文绘本,孩子会感到华文是“二等公民”。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精致华人绘本的印制,这种错误的思想必须加以纠正过来。林美琴说:“我们带动教师重新看待绘本,如何使用绘本在教学现场进行共读,以进一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。现代绘本已从读绘本延伸到画绘本,让孩子创作小书。教师反映说,孩子对画绘本欲罢不能,以前不喜欢写作文,现在不单爱读绘本,也爱画绘本。因为用文字思考可能较困难,现在是用图像思考,然后把文字写在绘本上。今年底,教育部也将举办‘绘本创作比赛’,这是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好方法。”
她示范简单的绘本创作,用一张白纸,折叠后撕开,折成一本小书,有封面和封底,里头有四小页面,让孩子将故事情节写出来,例如第一面写原因,中间两张写经过,最后写结果(起承转合),虽然这跟用一张作文纸的创作法相似,但是画绘本是用图像思考,因此孩子更容易投入,而不会像面对一张作文纸那样发呆,不晓得如何着手写作。这样的灵活变通,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,培养写作的兴趣。
欣赏与解读绘本
壮大孩子的世界
如何选择优秀的绘本?怎么欣赏与解读?林美琴说:“绘本分很多种,包括有图无文,图多字少,图文并茂,以及介于绘本与非绘本之间的字多图少的读物。0岁至99岁的人,都可阅读绘本,它不是儿童书,因为义涵丰富。”
  儿童绘本大师艾瑞卡尔(Eric Carle)在他30多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里,已出版70多本有趣、美丽、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,单是一本《好饿的毛毛虫》(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),已翻成30几种语文,受到全世界2000万名孩子的喜爱。林美琴喜欢的绘本大师包括英国绘本家安东尼布朗(Anthony Browne)和大卫夏农,安东尼布朗的绘本《当乃平遇上乃萍》获得2000年安徒生大奖,他的绘本画风超现实,富有文学性,小孩和成人读者能看见不同的东西。台湾的几米的绘本创作在各地也有很多支持者。
  林美琴说:“以前是扫除文盲的时代,现在是扫除‘图盲’的时代,人们必须晓得从绘本世界中,找到画者要表达的情感,没有感觉的东西是不会持久的!”孩子读绘本,就是希望他们抓住创作中的感觉,然后产生心理活动,提升心理素质。
访问结束,她在送给我的一本绘本读物中写道:“愿小小的绘本能带给孩子大大的世界……”
  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双眼睛,有时,我们用自己的诠释说故事,要求孩子用我们的角度看世界,这不但局限他们的视野,也扼杀他们的创造性。父母得尝试解读孩子的心灵世界,把眼睛“还”给他们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日期:2010-09-01 14:5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