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美琴的讀寫人生

Facebook 名片貼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從閱讀、寫作談到臺灣文化與文學--訪林美琴老師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整理/王奕期 
◎ 1998.8.2 「妙心寫作讀書會」專訪活動
 ●前言 
 
    林老師是一位文學創作者,對於散文寫作有豐富的經驗與心得,此外 
,她還是讀書會的專業講師;因此,藉由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,使我們更 
加了解「寫作」的精神與「讀書會」的意義。以下謹就「寫作」、「讀書 
會」、「文化現象」等課題略作整理,期望讀者諸君產生共鳴。 
 
●寫作是真誠的面對生命 
 
    人生的許多經歷,是可以透過文字與自我對談,了解自己心靈的聲音 
,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,並對生命成長的軌跡,留下一些記錄。唯有發自 
內心、真心去寫的內容,才有它存在的價值。不需要為了迎合潮流而寫作 
,寫作先要去除矯揉造作之心,並且不擔心得失。對創作者而言,忠於自 
己,每天寫,是首要條件。     
 
    文字本身就是風格的塑造,寫作最快樂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,它結合 
生命中許多的素材以及生活的經驗,了解自我內在深層的內涵,讓自己有 
更深入的省思空間;當別人也能從你的文字中產生感動,進而鼓勵你創作 
;這對個人的寫作心路歷程是有很大的鼓舞作用,使生命中的點點滴滴, 
能夠有個完整的記錄,了解個人細微的心情變化,進而調整自己,慰勞自 
己,讓自己安身立命,使生命更加圓融,則文字紀錄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 
。 
 
    寫作可以培養自己敏銳的感受力。目前社會上缺乏文學的感受力,如 
果一個小孩對文字沒有感受力,對生活周遭沒有感覺,沒有文學的熏陶, 
只在乎自己,這對國家、社會都是一種傷害。寫作需要推廣的原因是要讓 
我們有感受,讓生活中的記憶用文字寫下來,進而擴及到別人;因為一個 
能真誠面對自己的人,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有所提昇。       
    或許有人會以為散文就是作文,然而,兩者之間的差異頗大。作文的 
形式,著重於起承轉合、中規中矩、架構清楚、頭尾及分段與結論等層面 
。散文創作,除了有主題之外,更要有自己的特殊風格與對文字的經營。 
因此,散文具有創作性、藝術性。 
 
    散文的寫作,是作者經由內在心靈的沉澱、思考所凝鍊出來的,它所 
創造出來的風格,也是獨一無二的,透顯在紙上的氛圍更是誘人想像的。 
除此之外,因為它是作者面對自我的深層對話,在這其中即蘊含了忠實的 
情感,一股屬於心靈的聲音。因此,它能喚起讀者的感動,進而與作者產 
生共鳴,而使讀、寫之間,兩者都獲得了淨化與昇華。 
 
    文學寫作必須藉由不斷的自我對話,才能挖掘出真正想表達的情感。 
因此,不中輟寫作,純熟地運用語言文字,傳遞思想感情,是寫作者所應 
努力的。此外,杜甫說得好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」平常養成閱 
讀的習慣,於作品精彩處揣摩、鑽研,持之以恆,日後定能推陳出新,自 
塑風格;再者,無論任何題材,皆能嘗試,從中發覺自己擅長的文體。 
 
    對於素材的發掘,則能取自生活,無論典雅粗俗,均能經由作者的剪 
裁、融鑄,而成為具有藝術性的作品。如此,不但滿足了作者寫作的欲望 
,也能觸發讀者的感情;所以說:好作品是不會寂寞的。     
    在寫作的過程中,常會隨著情節的鋪陳,而有令作者無法預設的發展 
。它們可能是作者潛意識的再現,也可能是取材於生活。所以,時常可在 
閱讀文學作品中,發現心有同感,這正是洞悉了作品的意涵;而藝術的內 
在本質,也往往於此透顯。當然一部足以撼動人心的作品,其寫作的過程 
是艱鉅的;所以,除了日常的涵養外,保有內在心靈與外在環境的寫作空 
間,是重要的。 
 
    對於寫作者來說,寫作的重點並不在於作品是否有人欣賞,而在於是 
否能真實的面對自己,由此觸及內心的聲音,甚至會在這段過程中,發現 
自己有成熟的心智年齡。因此,記錄生命成長的軌跡,文字就成為最恰當 
的媒介;因為文字具沉澱的特性,可以給人思考的空間,作品的生命也在 
此被賦予。 
 
    寫作是須要全心全意經營的事業,作者透過自我的要求,不斷地寫作 
,會有一定的寫作量。雖然,一件作品的產生未必能獲得他人的青睞,但 
退稿也並不意味失敗,因為不同的刊物,具有不同的版性;所以,退稿之 
後,別急著否定自己,再從讀者的角度去閱讀,找出需要潤飾的地方,試 
著再投他處;畢竟,一件作品是必須不斷修改,方能達到精鍊的境界。千 
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,而放棄寫作。 
 
    若能了解寫作的動機,知道自己想表達些什麼,讓心靈有空間、思緒 
能清晰,一字一句的用心經營,即使起初無法正式發表,日久也必能獲得 
肯定。所以說:寫作只要能真誠的面對自己,作品就會具有價值;再藉由 
結合人生經歷,使生活經驗成為好題材,讓寫作成為一件愉快的事。  
    綜上所述,希望能對有志寫作的朋友,有所幫助,同時也讓讀者了解 
寫作的艱難與神聖,進一步促使讀者能夠自許為寫作者的知音。當然,參 
與「讀書會」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途徑。 
 
●讀書會的內涵 
 
    讀書能讓人不孤寂。藉由參與讀書會,更可了解作品的底蘊,即作者 
所想透露的意涵,進而促使讀者感動、產生共鳴。若能以閱讀的眼光去觀 
照萬物,體會藝術的本質,兩者其實是沒有疆界的;更可以說:人類的情 
感是互通的。 
 
    讀書會所以能夠吸引人,是必須經過「包裝」、「設計」才能觸發學 
員的興趣。因此,事先的雙向溝通與觀念的建立,即成為不可忽視的工作 
。讀書會是可培養藝文人口、提昇閱讀品味,但飢不擇食、囫圇吞棗的閱 
讀方式,絕不是讀書會創立的本意。因為讀書會成員的聚集,將形成一多 
元化領域,每個人豐富的思想、見解,將會使得自己觀察事情,更全面、 
更深入。因此,「階段性的閱讀」,就成為程度不一的學員們,最好的認 
同空間。 
 
    一般人或許會以為,參加讀書會與自己閱讀沒什麼兩樣,其實,這樣 
的觀念必須稍作修正。讀書會當然是以閱讀作品為主;然而,它又並不僅 
止於此,透過共同閱讀,所衍生出來的經驗,正是讀書會彌足珍貴的所在 
。 
 
    首先,就閱讀的內容選擇而言,可能與個人先前的閱讀領域不同,而 
增加了新知。再者,閱讀後的心得討論,因為人人體會殊異,而能分享他 
人的智慧,拓展自我生命的視野。再其次,經由資深講師的引導,更能契 
入作品的深層意涵,領會作者的創作動機,進而獲得感動、萌生共鳴,體 
認到藝術相通的本質與人們共同的情感。所以,參加讀書會,浸淫在書本 
中,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,正是自我成長的良機。
  讀書會雖然以閱讀為主,但往往也因成員的需求不同,而有不同的運 
作方式。將閱讀與寫作結合,是自我超越的期許。然而,寫作是需要用心 
耕耘的工作,當眾人的程度參差不齊時,應先讓讀書會穩定成長,勿急著 
有一定的創作量,可先從摹仿的過程中,紮穩駕馭文字的基礎,或從小品 
文來練習,如:寫日記。透過作品的賞析與討論,將有助於寫作技巧的磨 
練。寫作是必須先有賞析他人作品的能力,而後才能曉得如何創作。多閱 
讀,絕對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昇,當自己有了敏銳的感受力與觀察力,則 
隨處都是寫作的題材。
  寫作讀書會希望能培育藝文人才,它並非只是知識的累積,而是對生 
命的感動,與心靈的洗滌。文學作品的重要性,即是讓我們從文字之中得 
到感動。當我們想要改變生活,豐富人生旅程時,則愈有深度的去歸納與 
反省,直接用文字記錄下來,漸次深入知道自己所思、所要表達的,將會 
是人生中的一種理想。
  現代人好以忙碌為藉口。其實,能加入一個自己感到有興趣的讀書會 
,養成讀好書的習慣,藉以提昇自己,無論是閱讀的品味,或者是人生觀 
的澄清,都是促進成長的好機會。 
 
●文化現象的釐清
  寫作的過程中,基本上是先找到一個自己所相應的題材。主題式的書 
寫會讓寫作更有動力,它會讓我們留意思緒的變化,進而觀察生活周遭的 
題材與反映。若作品太重於技巧,反而失去了寫作的生命力。我們應有自 
己的歷史觀,從歷史的角度切入,來記錄屬於這一代的文化現象,包含城 
市與鄉村二層面:一方面受都會特有情調的影響,另一方面,又有台灣本 
土心靈的呼喚。所以我們應該記錄在這片土地成長的經驗,融合西方的思 
想;千萬不要只是一味唯西方是從,或變成「被裱褙」的都市人。
    我們這一代並非純粹屬於鄉土或都市,而是大時代環境所形成的生命 
。人格形成中的鄉土部分,有時會不經意的磨滅,但是我們可以不迷失於 
都市中,於都市中也懷有鄉土情懷;擺脫以往人們對台灣文學的刻板印象 
,擺脫都市人「被裱褙」的空虛心情,為這一代人尋找靈魂的出口。
    一個真誠面對生命態度的創作者,才足以稱為作家。寫作如果不能充 
分了解心靈深處的內涵,只能說是一個文字工作者。倘若只是為了屈就市 
場版性、短視近利而寫作,就成為文字工匠。放觀當今暢銷書排行榜,不 
也屢見以「八卦」字眼聳動人心,刺激購買慾的作品。如此不負責任的作 
者,以及這樣不智的讀者,所隱藏的社會問題,不就是在昭告世人:你我 
正身處在劣質文化中。原本可藉由好的文學作品淨化人心的理念,在現代 
或許將成為另一種神話。
  現今有文學家提倡重新回到文字的世界來。因為聲光媒體的橫行,致 
使人們忽略了深層的省思,對文字失去了思考的能力,感官的刺激,令人 
目眩神移,稍縱即逝的流行,遮蔽了生命中最簡單的感動。唯有重拾文字 
的閱讀,才能直接地去思索生命的終極意義。文字是很平實而富有生命意 
義的,是經由內在的思考與了解,而成為精神層面中最寶貴的財富,也因 
此才能使得自己不再孤獨、不再恐懼,並進而培養多元化思考、想像的能 
力。
  近年來,本土文化的保存意識抬頭,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學者不在少 
數,也因此許多優美的傳統文化獲得重視。然而,在這背後亦隱藏了不少 
問題,姑且不論已流失,或不易蒐集、保存的先人智慧;本身從事歷史文 
化重建的工作者,竟也有不認同本土文化的現象,在他們的眼中,這些只 
不過是市井小民留下的俗文學。所以要研究,無非是為了名與利。如此可 
怕的心態,絕非提昇研究台灣文學的原動力。
  對台灣文學的想法,有人留存著悲苦的印象。用閱讀的角度與眼光來 
看本土文學,無論粗俗也好,精緻也罷,從粗俗中找尋文化的智慧,卻是 
我們這一代的使命。 
 
●結語
  每個人寫作的風格是一定的,不用擔心閱讀人口不夠,好的作品,一 
定有人欣賞,一定可以找到與讀者互動的共通點,若能維持個人獨有的風 
格,堅持下去,經過一些時日,自然會營造出自己的特質。閱讀與寫作是 
相輔相成的,唯有忠於自己、努力的寫,不要灰心,自能領悟文字所散發 
出來的美感。
  好作品的產生絕非偶然,為了迎合市場而寫的暢銷書,對我們的幫助 
是有限的。只有當作者能夠真誠面對自己,記錄生命成長的軌跡,這樣的 
作品才能夠提昇我們的性靈。試想,當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時,省思你一 
生擁有些什麼?對一個真誠面對生命的創作者而言,「文字」將是其一生 
中最珍貴的記憶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日期:2010-09-25 23:01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